按栏目分组
相关搜索词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 张洪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元四家   风格  
描述: "元四家"是指元末活跃在江浙一带,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画家.本文主要就其四人在山水画方面形成的各自风格加以分析.
全文:"元四家"是指元末活跃在江浙一带,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画家.本文主要就其四人在山水画方面形成的各自风格加以分析.
大众文艺
作者: 杨琳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元四家   赵孟頫  
描述: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在大学课程《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中也是此种说法。他们的画风各有特点,重笔墨,尚意趣,并结
全文:"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在大学课程《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中也是此种说法。他们的画风各有特点,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都很大。但为什么赵孟頫没有并入"元四家"成为"元五家",这是本文主要探究的问题。
元四家与山水画
作者: 金开诚   来源: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山水画   元四家   鉴赏  
描述: 元四家与山水画
元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形成研究
作者: 明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水画家   元四家   艺术风格   形成原因  
描述: 中国山水画艺术作为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自萌于晋而成熟于唐宋以来,已经历经千载,始终占据中国画的主流位置。其间传世佳作,灿若晨星,令人目不暇接。作品风格多样,名家辈出。关于论述中国山水画美学内涵的画论,多见于各类典藏文献。论及山水画家艺术风格及形成渊源的著述篇章亦不可胜数。中国山水画艺术风格美在中国传
全文:中国山水画艺术作为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自萌于晋而成熟于唐宋以来,已经历经千载,始终占据中国画的主流位置。其间传世佳作,灿若晨星,令人目不暇接。作品风格多样,名家辈出。关于论述中国山水画美学内涵的画论,多见于各类典藏文献。论及山水画家艺术风格及形成渊源的著述篇章亦不可胜数。中国山水画艺术风格美在中国传统画论中提法不一,形成原因复杂。如赵子昂的“士气”及“高古”说,董其昌的“南北宗”说,张怀瑾的“三品”说。上述论断的基础,就在于作者充分研究了山水画家主观精神与客观生活的内容,即科学分析了山水画家艺术风格美形成的主要因素。对山水画家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专题探讨,当代文人学者及艺术家也积极参与研究,其成果显著。本文拟从自然、社会及个人三大因素出发,全面综合阐述元代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多重因素及美学意义。其宗旨在于:从理论层面上,系统归纳总结元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形成的渊源关系,深入探讨了解元四家的美学观,客观科学鉴赏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及价值,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
元四家山水画的美学特征及艺术影响
作者: 王彦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水画   美学特征   元四家   影响  
描述: 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形式或品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它萌芽于两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隋唐,经宋至元,特别是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家的出现,将山水画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创造、美学特征、理论意义和历史影响进行系统地探讨。
全文: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形式或品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它萌芽于两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隋唐,经宋至元,特别是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家的出现,将山水画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创造、美学特征、理论意义和历史影响进行系统地探讨。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为元四家产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着重从政治上分析元代统治者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使汉民族文人产生强烈的对立反抗心绪。同时元代经济的相对发展稳定和思想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使汉族文士走上退避社会、隐居山林或亦隐亦仕的生存道路成为可能,以及他们致力于绘画,将绘画作为抒写自己心灵意绪的表现方式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第二章为元四家山水画的审美特征。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元四家的山水画是对北宋苏轼等人所倡导的重表现、诗意神韵、轻形似摹拟再现的“文人画”思想进一步继承与发展,简淡古雅,着力抒写自己的士气与逸气,使山水画的创作更具创造性、自由性和表现性。其次,从绘画技法上分析了元四家大胆地将书法的用笔、用墨、线条技法用于山水画的创造,不仅使绘画的造型更为概括简略,富于精神性而且赋予笔墨自身的独特的表现价值和意味,进一步突出了山水画的民族特色。第三,从绘画形式上揭示了元四家更为自觉地在画幅上以书法题诗解画抒情和用印,不仅提供了诗书画印熔铸为一体的民族艺术形式的完善,也大大开拓和深化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内涵和境界。第四,从绘画意境上,揭示了元四家既具有相通的时代风尚又具有黄之逸迈萧散,倪之荒疏洁逸,吴之沉郁华滋,王之苍茫茂密的个性特质。第三章为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价值与影响。着重探讨了元四家山水画创造表现出来的继承与创新,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历史地位以及对明清绘画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元代园林题材“逸品”山水画的审美取向及后世影响
作者: 冀萍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园林题材山水画   元四家   逸品  
描述: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自魏晋南北朝肇兴,历经唐、宋、元、明、清数代,一脉相承,最终形成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群。元代中国太湖流域周边是文人较为集中的地区,文人受元代统治阶级歧视和压迫,处于社会底层,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无常,文人对仕途的无望,“借君行道”的理念于元代毫无用武之地,因此文人大多选择归隐于山野或
全文: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自魏晋南北朝肇兴,历经唐、宋、元、明、清数代,一脉相承,最终形成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群。元代中国太湖流域周边是文人较为集中的地区,文人受元代统治阶级歧视和压迫,处于社会底层,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无常,文人对仕途的无望,“借君行道”的理念于元代毫无用武之地,因此文人大多选择归隐于山野或市井之中。传统文人汲取“黄老”道家思想,向往自然山川之美,再加上江南地区山清水秀的地理条件,自然、宁静、幽深的园林大量涌现,文人借此获得复归自然之感。园林在山水画中的表现是文人对自然与人居观念的结合,文人画家借园林抒情达意、写愁遣兴,这样的园林题材区别于一般的写意山水画的题材,也体现画家对园林的情感,它是失意隐居文人画家内心的真实写照,同样是对“逸趣”、“逸情”的表达。园林题材的山水画与隐逸文化和文人内心的向往相关,内容大多描绘的是隐居时的环境、生活等。隐逸生活与山光水色结合,题材以青山绿水为依托,如隐居的园林、山庄、庭院等,松、竹、亭、庐、行云、空山是文人表现清幽与静谧的对象,不论画一山一水,都是内心情境的自由抒发。元代画家大都处于这样一种与世无争、清幽安闲的一种状态,在绘画的画法上更善于用水墨表达自己的心绪与感触。元代文人画家深受元初赵孟頫“书画同源”、“作画贵有古意”的影响,使诗书画融为一体,强调绘画中的文人逸趣,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元四家”为代表的山水画风格平淡、含蓄、悠远,虚无脱俗,是一种远离尘浊的超脱之“逸”。“逸品”经过北宋山水画在画法与题材上的拓展之后,在山水画论中成为“神、妙、能”独立出来的一个品格,并被古代诸多理论家放在品格之首。“逸”的概念有放逸、安逸、清逸、高逸精神追求。在山水画风格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元代画家们的绘画精髓和绘画中对“逸品”的审美及“逸”的精神,仍值得我们认真品读与借鉴。本文由元代园林题材的山水画作为切入点,着重探讨“逸品”之审美以及“逸”的精神,及对明清时期园林题材山水画的影响,对我们当代进行园林山水画创作提供参考与借鉴。论文分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述文人园林的发展及唐宋时期园林山水画的发展;第二部分:元代园林山水画的发展背景;第三部分:“逸”在元代园林山水画风格中的表现,第一节:对“逸品”概念的论述;第二节:谈“隐”、“逸”与园林山水画的关系;第三节:谈元代园林山水画的特点;第四节:“逸”在元四家园林山水画中的表现,由对“形”、“笔墨”、“气韵”的表现、“简”与“繁”的问题、“水墨”与“设色”的问题和绘画题材四方面来论述;第四部分:谈“逸”的意义和影响。
元四家题画诗研究
作者: 陈玉慧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四家   比较研究   题画诗  
描述: 元代对汉族文人的不重视,造成了元代士人对政治的旁观者心态。政治的不幸反而成就了元代文化艺术的辉煌,其中元代绘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以绘画为基本素材的题画诗创作在其引领下,同样繁荣一片。作为元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群体元四家,传统研究多集中在他们的绘画技法、艺术及成就上,而他们的文学成就特别是题画诗却没有
全文:元代对汉族文人的不重视,造成了元代士人对政治的旁观者心态。政治的不幸反而成就了元代文化艺术的辉煌,其中元代绘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以绘画为基本素材的题画诗创作在其引领下,同样繁荣一片。作为元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群体元四家,传统研究多集中在他们的绘画技法、艺术及成就上,而他们的文学成就特别是题画诗却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笔者通过翻阅元明清文献,拟从元代文化的角度将四家题画诗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探索在元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四家的生活经历、人生观、文化性格是怎样作用于其题画诗创作的。全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绪论介绍中国古代诗画关系的发展和元代题画诗发展现状。紧跟其后的第一部分,概述四家生平事迹和题画诗著录情况。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元四家题画诗创作的文化艺术环境,包括三方面:隐逸之风的盛行带来的元四家题画诗对“幼舆丘壑”这个诗画艺术母题的继承;元四家诗画交流及当时风行的文人雅集对四家题画诗创作起到一个怎样的影响。第三部分着重探讨元四家题画诗的创作主题。由于元代社会归隐成风、道教盛行、文人游访频繁,所以元四家题画诗的主题与之对应有隐逸、仙道、酬赠之类,在表现这些主题时,四家因为个人经历、气质、性格不同,而意蕴有别。第四部分重点比较四家题画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诗体、叠字、用典和意象上。诗体运用既体现了元诗的艺术,又反映了元诗艺术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必然性。叠字运用突出题画诗基于绘画的特质,具象化其描物写人的基本特点。用典和意象则是最能体现四家文艺气质和文学特点的地方。传统研究或专注于个体研究,或以画为主体,诗歌处于附属地位。笔者基于文学视角,在群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下四家题画诗表现出的共同特征,这其中又由于四人素养和生活道路的差异,造成四家题画诗同中有异的特点,而这才真正显示了文学创作的魅力。
由明代画论中的“元四家”列名之变看文人画逸格的主导倾向
作者: 周敏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倪瓒   元四家   成员变化   逸品/逸格  
描述: 在明代画论文献中,“元四家”存在着两种说法,一种是指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一种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本文以此项观察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画论家的立场,搜集并分析有关文献的主要观点。本文发现,“元四家”最终的定格是赵孟頫与倪瓒画史地位的同时上升。赵孟頫画风的复杂性及其绘画实践的集大成非“元四
全文:在明代画论文献中,“元四家”存在着两种说法,一种是指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一种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本文以此项观察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画论家的立场,搜集并分析有关文献的主要观点。本文发现,“元四家”最终的定格是赵孟頫与倪瓒画史地位的同时上升。赵孟頫画风的复杂性及其绘画实践的集大成非“元四家”的脉络所能涵括。而倪瓒渐渐被定为文人画“逸品”画风的最高典范,与此同时,他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地位也被画史广泛认同。通过追溯“逸品”画风的发展脉络及明代画论对倪瓒绘画的综合评价可以发现,晚明“逸品”画风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注重师承,尤其是与五代北宋山水名家的传承关系,这与之前超出常法、反正统、反师承的“逸品”迥然有别。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作者: 吕少卿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元四家   逸格   写意精神   表现性写实  
描述: 通过对“逸”格的诠释 ,从元四家的隐逸心态、元画的隐逸题材、元画的无我画境以及元四家对写意精神与客观山水形态的矛盾统一诸方面来阐释元四家的逸格山水精神 ,指出由于元代文人的隐逸心态和对“逸”的整体性要求而使山水画的山林精神和写意精神得到空前的发挥 ,抒情写意成为元画的标志性精神。元画对写意精神的推崇
全文:通过对“逸”格的诠释 ,从元四家的隐逸心态、元画的隐逸题材、元画的无我画境以及元四家对写意精神与客观山水形态的矛盾统一诸方面来阐释元四家的逸格山水精神 ,指出由于元代文人的隐逸心态和对“逸”的整体性要求而使山水画的山林精神和写意精神得到空前的发挥 ,抒情写意成为元画的标志性精神。元画对写意精神的推崇和客观山水形态的“表现性写实”的矛盾统一 ,正深深体现了林泉高致在元画中被真正阐发。
艺术百家
作者: 吕少卿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元四家   绘画  
描述: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风的代表人物 ,他们把中国山水画的抒情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在他们的作品中 ,逸格画品得到最纯粹的体现 ,形成了独特的绘画美学思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发了这种美学思想
全文: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风的代表人物 ,他们把中国山水画的抒情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在他们的作品中 ,逸格画品得到最纯粹的体现 ,形成了独特的绘画美学思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发了这种美学思想
< 1 2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