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事迹

日期:2016.01.13 点击数:624

  

黄公望 - 生平


黄公望黄公望图册

黄公望生于南宋成淳五年(1269年),天资孤高,少有大志,十二三岁就参加了本县的神童考试。后来又博览群书,掌握了广搏的学识和技艺。

青年时代的黄公望本来希望在政治上一展身手,但当时的元朝统治者选拔官员并不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而且规定汉人要做官,必须从当吏开始。黄公望先是任书吏,大约在四十岁后,才得到浙西廉访使徐琰的引荐,担任浙西宪吏,管理田粮,旋任中台察使院椽吏

后 因张闾犯了官司,黄公望遭诬陷,蒙冤入狱。出狱后,不再问政事,过起了隐居生活。他先在松江一带卖卜,后即回到了常熟,隐居在小山头(今虞山西麓)。黄公 望从那时候起,便将自己整身心融会在大自然中,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他由同时代大画家、好友王蒙的介绍,获得了当时画坛名宿赵孟頫的亲自指导,这时候黄公 望已经五十岁了。

在他六十岁后,和大画家倪瓒同时参加了新道教,受到道学精深的大师金月岩的指导。六十六岁时,并与张三丰莫月冷谦等道友交往,在苏州天德桥开设三教堂传道。对前来问难的各色人等,他对答如流。

后来,黄公望又转赴杭州,与陈存甫讨论性命之理,并想在西湖筲箕泉住下,接着又到松江曹知自处。

至正七年(1347年),黄公望七十九岁,他从松江到富阳,偕无用师一起去富春山。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在常熟逝世,年八十六岁,葬在虞山西麓。

黄公望 - 身世之迷

黄公望由于成名时已是全真道士,浪迹江湖,所以即使是同时代的人,也没有讲清他的籍贯和逝世时间、地点。关于黄公望的籍贯,有着多个版本的说法,分别有杭州、松江、常熟、富阳、衢州、徽州、莆田和永嘉等说法: 

杭州说

元明间,黄公望的朋友常州人王逢认为黄公望是“杭人”,他在《题黄大痴山水》诗中写道:“大痴名公望,字子久,杭人……”

松江说

元朝钟嗣成认为黄公望是松江人,他在《录鬼簿》中写道:“黄子久,名公望,松江人。”

常熟说

元代末年绘画鉴藏和史论家夏文彦认为黄公望是常熟人,其在《图绘宝鉴》里写明:“黄公望……平江常熟人。幼习神童,科通三教,旁晓诸艺,善画山水。”。

衢州说

 同是夏文彦的《图绘宝鉴》神州国光社本则认为黄公望是衢州人。

徽州说

 1461年成书的《明一统志》卷三十八:“黄公望,富阳人”,明凌迪知《万姓统谱》也持富阳说,但明万历陈善《杭州府志》则又增加了“徽州人”的说法;

莆田说

清朝乾隆年间的《大清一统志》卷五十九写道:“黄公望,莆田人”,乾隆《娄县志》卷三十中也写道:“……相传莆田巨族,一云常熟陆神童之弟。”

永嘉说

 元末明初,黄岩陶宗义认为黄公望是永嘉人(今温州市),他《辍耕录》卷八《写山水诀》里写道:“黄子久散人公望,自号大痴,又号一峰,本姓陆,世居平江常熟,继永嘉黄氏”。

自从元末明初的陶宗义认为黄公望是“常熟陆姓出继永嘉黄氏”之说后,后人似乎对此备为推崇且广为流传。然而元明间的多数著作并无陆氏子之说,包括明写本元人钟嗣成《录鬼簿》,仅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持陆姓出继黄姓之说。

直至清初,曹楝亭刊本《录鬼簿》更为添枝接叶,说黄公望本姑苏陆姓,名坚,“髫龄时,螟蛉温州黄氏为嗣,因而姓焉。其父九旬时方立嗣,见子久,乃云:‘黄公望子久矣’”。于是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

钱陆灿《常 熟县志》又把黄公望的继父黄公说成居住在常熟小山。称黄公望:本陆氏子,少丧父母,贫无依,永嘉黄氏老无子,居于邑之小山,见公望姿秀,异之,乞以为嗣, 公望依焉,因用其姓。但据黄公望晚年仍坚持自称“平阳黄公望”,并且不顾年老体迈,返回浙东老家事实来看,继子之说,实为臆测之辞。 

新洲说

据武汉新洲区绿湾村黄氏宗谱记录:“一世祖神主(亦作宸举),号公望,字子久,自称大痴道人,别号一峰。”宗谱里的这些记录和大画家黄公望的资料基本吻合,绿湾村黄氏家族成员由此推断黄公望是新洲人。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