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籍隶释疑

日期:2012.08.04 点击数:51

  被列为元代四大著名画家之首的黄公望为杭州富阳历史文化名人,已入编由杭州市政协文史委、市历史学会联袂编纂的《杭州历代名人》(杭州出版社2004年(杭州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撰文对黄公望的生平(包括籍贯)、业绩及其所作《富者山居图》作了客观、公允的记述和评价。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黄公望“髻龀时螟蛉温州黄氏为嗣,因而姓焉。至父时已入籍江苏常熟,父年九旬(一说七旬),方立嗣,见子久,乃云:‘黄公望子久矣。’”以表对此予十分钟爱。后来子久即以此语分作名与字。黄公望平生博学多能,工书法、诗词,善散曲,尤长于绘事。著有《大痴道人集》和《写山水诀》。《写山水诀》一书,载于陶宗仪《辍耕录》,全书共二十二则,对山水树石的笔墨、设色、布局、结构、意趣都有精辟的论述。该书在总结前人山水画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突破,是我国古代画论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为南宗山水画的真传之作。 黄公望中青年时,曾在浙西廉访司充当书吏,后又到大都御史台下属的察院为吏。曾跟随张闾到江浙,因“经理田粮事”,一度入狱。出狱后接受朋友忠告,稳居不仕,皈依道教全真派,寄情山水。常来往于杭州、松江、虞山等地,交往多为达官贵人。五十岁左右才始山水画创作。主要传世作品以《富春山居图》为最负盛名。此外尚有《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这一时期,他时常携带笔墨,在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之间领略自然胜景,随时摹写。作品大都表现江南秀丽的山川景色,笔墨喜用书法的草籀法,笔意简远逸迈,有水墨和浅绛两种面貌。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厚,有“峰蛮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在画史上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大家”,名重一时。《富春山居图》为黄公望暮年隐居杭州富阳富春江畔时潜心所创作,此图精湛地描绘了富阳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峦深秀,笔墨纷披,苍茫简远:“凡十数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变化极为丰富。有村落,有平坡,有亭台,有渔舟,有小桥,还写出平沙及溪水深远的飞泉茂林。景随人迁,人随景移,步步可现,确有咫尺千里之趣。笔墨、布局都使观者叹为观止。明代邹之麟题跋中,将此图与王羲之《兰亭序》相媲美。明清许多文人画家从此图中得到启示,其临本为数不少。 如上所述,对黄公望的绘画艺术成就及其履历、籍隶的记载都已比较清晰了。其后,即便是在今年年初起,《富青山居图》及其作者黄公望引起世人极大地关注后,亦并未多见有关于黄公望籍贯之争的炒作性报导。美术界、史学界专家、学者及有关政府领导部门将研究的热情大都投注于对这一传世佳作的艺术价值、作者创作背景的进一步弘扬、挖掘以及为最终促成佳作园合而鼓与呼,这是一种应有的正常状况。其实历来史学界在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中,更多的是着重于对相关人物的著作及其在诸如史学、文学、艺术、医学、教育、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建树、成就,仰或其政治主张、成败得失、功过是非的研究、探讨,而很少出现有关于某历史人物的籍贯乃至故居、旧居、墓葬处一类的争议。其一因对历史人物的籍隶、籍贯固有其明确的史学解释和界定规范;其二因对历史人物的籍隶、籍贯的认定在历史人物的研究中并非是一个原则性的重要问题,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学界是不屑于在这些问题上争论不休的。如近代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先生,籍贯为余杭仓前人,这早已是人们的共识。而章太炎先生曾自述其籍隶为福建―浙江桐庐汾水―明未迁徙余杭仓前。(见《余杭文史资料》第2辑)。但在关于章太炎的研究中从未见过对这一支节问题的争议,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可举。 但一段时间以来,出现了一股争抢历史文化名人(包括对很多本就云游天下的名人的籍贯、故居、墓址及相关遗迹等等)之风,甚至包括原是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传说人物及其“遗迹”也在争抢之列。诸如从炎帝、黄到勾践、西施,从毕、沈括到吴承恩,施耐庵,从曹操、刘备到刘基、胡雪岩,甚至从梁山伯、祝英台到西门庆、潘金莲,从花果山、水帘洞到牛郎、织女等等,均在争抢之列,几乎是到了无所不争的地步。仅管有些还是言之凿凿,但读来大都只是令人一笑而已。严格地说这些争抢“研究”之作基本不属前述正常的史学界的学术研讨范畴,而是出于某种利益驱动的无谓之争(有个别炒作者根本就不懂得起码的历史常识,更不用说具备基本的学术素养)。如关于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所谓“籍贯之争”就是典型一例。据《杭州历代名人》载:“胡雪岩(1823-1885)名光墉,字雪岩。仁和(今杭州)人,祖籍安徽绩溪,……”。早在2001年初对外开放的杭州胡雪岩故居的陈列前言中也是这样写着的。胡雪岩虽籍贯安徽绩溪,但其创业、发迹在杭州,包括其创办的胡庆余堂也在杭州,作为杭州清末名人是不言而喻的,这既早已是杭州人的共识,(胡庆余堂传人赵玉成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相当造诣和成果)。安徽绩溪有关方面也从无任何疑义。然而自前些年起,特别是去年7月,有个别人一再自相矛盾地提出“从未发现有胡雪岩为安徽人的记载”、“胡雪岩的籍贯是浙江杭州”的论断,并设法在不少报刊上作无事生非的炒作。这自然引起包括胡雪岩研究专家浙大历史系徐明德教授、安徽绩溪胡氏宗亲胡惟平先生在内的杭、绩两地有关主流学界专家、学者及众多胡氏后裔,广大读者的质疑和严正驳斥,同时也引起了杭州有关部门和媒体的警觉。有关部门领导在经慎重、详细了解后特于8.31致函杭州某主要报社:“这一论断(注:即指前述有关胡雪岩籍贯的“论断”)的提出只代表一家之言,我局认为这一研究是民间行为,既然胡雪岩宗亲提出异议,建议不再在媒体上炒作”;该报社在接到此函后即致函胡家师长:“……本报赞同我市有关主管局的观点,决定对关于胡雪岩先生籍贯问题不再作追踪报导,以免引发争议,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如因我们7.22报导对胡家师长、绩溪胡氏宗亲情感上造成伤害。我们深表歉意,并请予谅解。”至此,一场历时数年,由极个别人因别有所图而生发的事之滑稽的炒作被很干脆地画上了句号。 在有关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的学术研讨活动中,有一些先生撰文涉及到对黄公望入籍平阳的猜想,或认为黄公望籍贯究竟是在江苏常熟,还是在浙江温州、衢州、杭州、富阳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也有些先生对黄公望的卒年、墓葬地等一些问题作为疑案进行初探和考辨。在事关历史人物的专题研讨中,作为一家之言提出“籍贯之谜”、“墓葬地之谜”这样的探析,与前述争抢、炒作个案的性质完全不同,是属正常范围内的学术研讨。当然诸如“籍贯之谜”、“墓葬地之谜”一类的问题在有关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的整个学术研讨主题中毕竟是一些支节问题,而《富春山居图》为黄公望在晚年隐居富阳富春江畔时所创作及对《富春山居图》艺术价值的高度评价,是一件在历史上不存在争议的事。   2010.6

3 0
Rss订阅